作为“2018全球智能+新商业峰会”其中的一场主题分论坛,“智能+教育峰会”将邀请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应用落地的企业大咖,共同分享和讨论人工智能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变化。
趋势已明,未来可期,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有哪些可能?请看以下会议议程详情:
危与机:AI浪潮下的教育行业
2017年7 月 20 日,国务院印发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其中提到,要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,还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,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等。这一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为AI+教育指出了方向。
从产业层面来看,人工智能新技术将给教育行业带来一系列“危与机”。
对于教育机构而言,人工智能将大大提高企业效率,降低成本。通过自适应学习、智能推荐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提高,老师的重复性教学工作将会逐渐被取代。人工智能时代,技术变得至关重要,规模小的教育机构将会因为数据不足,更加没有机会存活,而传统的教育机构则可能面临被科技公司淘汰的风险。
忧与思:AI如何赋能教育产业
风险与机遇并存,人工智能浪潮下,教育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。
具体到K12领域,拆分知识点、建构知识图谱、完善智能化学习系统,虽然各家教育机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,但产品智能化已经成为共识。2017年12月26日,掌门一对一宣布完成D轮1.2亿美元融资。在发布会上,掌门一对一创始人兼CEO张翼表示,未来要将产品与人工智能全面接合,构建高智能化ICPE系统,从而实现智能匹配、智能课堂、智能评测等功能。
掌门一对一联合创始人余腾将分享,面对K12领域下半场的竞争有哪些思考和举措?
产品智能化成为共识,背后需要依靠的力量则是人才和数据。
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:算法、计算力和大数据。目前来看,由于框架平台的开放,各公司之间的算法差距不大,计算力逐渐成为基础设施,未来关于数据的竞争将更激烈。通过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,未来或将真正实现教育个性化。
技术的背后是人才,在国内,顶级的精通算法和工程的人才非常稀缺。据全球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的《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7年一季度,其中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人,高居榜首;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,位居全球第七,两国存在巨大差距。
多家教育公司的创始人都曾和亿欧表达过,“未来教育行业的竞争是人才和数据的竞争”。未来关于数据和人才的这一仗将如何打?
行与动:AI教育的落地与应用
从风口到落地,从技术到产品。
当前,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的落地应用已经有了一些成果。自适应学习、语音识别测评、情绪识别、智能硬件开发等都是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场景。
有行业观点认为,自适应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最成熟的领域。2016年,乂学教育就已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引擎“松鼠AI”。通过智能推荐系统,自适应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知识点图谱和个性化学习方案,从而很好地解决教育个性化问题。
而专注于4-12岁儿童的在线素质教育的成长保,也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为孩子的测评指数绘制能力图谱,根据大数据分析从4800节课时中推送适合孩子的训练课程,为孩子提供定制的学习方案。此外,今年成长保还将陆续上线面部、语音识别,体感教学,AR课件等系统,让用户课程体验从平面转到更立体的效果。
在教育行业,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反哺老师的教学。4月23日,海风教育推出了以AI技术为主导的多维情绪识别、专注度分析与课程质量分析系统——“好望角”。这一情绪识别系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化,从而给学校、教育机构和老师提反馈。
不同于软件系统开发,智能硬件和机器人是另一个应用场景。智能硬件和机器人可以为孩子提供伴随式学习,这种从工具入手的想法似乎是教育行业的另一条思路。智童时刻选择幼教行业,开发了一系列智能硬件和机器人。“会思考的教师”和“小骑兵”就是智童时刻在智能硬件和机器人方面的代表产品。
当前,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还处在探索试错和不断发展的阶段。随着行业的整合和技术的发展,未来人工智能和教育行业必将深度融合。未来的教育行业,到底是技术技术驱动还是服务先行?